基坑排水专项施工方案
类型:工程标书范本
编号:450-4552
格式:rar/doc
人气:1704
发布时间:2019/8/1
预览
1#/2#明洞基坑排水专项施工方案
1 编制依据
(1)天河机场一号/二号明洞维护结构设计图
(2)根据工程特点、施工现场实际情况、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
(3)根据机场三期扩建其他工程相互交叉施工及干扰因素分析
(4)《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》GB50015-2003
(5)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》GB50014-2006
(6)国家和湖北省、武汉市现有工程施工的有关法律、法规
2 基坑工程概况
2.1 基坑设计概况
1#明洞起止桩号DK19+000~ DK21+080.8,按施工总体规划,共分为三个区段,各区段具体情况见下表2-1所示:
表2-1 1#明洞基坑形式统计表
序 号
区段划分
起始桩号
终点桩号
基坑支护形式
基坑深度
基坑开口宽度
1
1#明洞南区
DK19+000
DK19+360
全放坡
3m~13m
24m~35m
2
DK19+360
DK20+000
放坡+围护桩
13m~23m
28m~45m
3
1#明洞中段
DK20+000
DK20+400
放坡+围护桩
17m~23m
45m~52m
4
DK20+400
DK20+840
全放坡
17m~23m
78m
5
1#明洞咽喉区
DK20+840
DK21+080
放坡+围护桩
17m~23m
67m
2#明洞起止桩号DK21+692~ DK23+800,按施工总体规划,共分为三个区段,各区段具体情况见下表2.1-2所示:
表2.1-2 2#明洞基坑形式统计表
序 号
区段划分
起始桩号
终点桩号
基坑支护形式
基坑深度
基坑开口宽度
1
共建基坑区
DK21+396
DK21+695
放坡+围护桩
23m
84m
2
2#明洞咽喉区
DK21+695
DK21+834
放坡+围护桩
23m
57m~72m
3
2#明洞中段
DK21+834
DK22+300
放坡+围护桩
23m~28m
67m
4
2#明洞北区
DK22+300
DK23+490
放坡+围护桩
19m~23m
36m~61m
5
DK23+490
DK23+800
全放坡
12m~19m
46m
2.2现场勘测及周围环境
2.2.1 1#明洞周边情况
(1)1#明洞南区
1#明洞南区地势北高南低,机场三期扩建基本在城际两侧进行,中间宽度约120m;
南区水塘较多(DK19+300和DK19+500)、靠近马家湖的端头有出水口,可通过排水较为方便。
(2)1#明洞中段及咽喉区
1#明洞中段及咽喉区处于机场高度以北、机场场区以东,地势西高东底。目前此部位多家施工单位进行场道回填,原水系完全破坏、新的排水通道没有形成。
城际铁路基坑负挖17~23m,处于整个机场建设的最低点;城际基坑的坡顶也处于最低高程、前端排水被场道六标(蓝天建筑)阻断,排水环境极为复杂。
2.2.2 2#明洞周边情况
(1)2#明洞咽喉区及中段
此部位与1#明洞中段及咽喉区基本相同,但原地面标高较高,可通过修建坡顶截水沟,与机场三期规划的排水系统相连接。
(3)2#明洞北区
北区地势整体上南高北底,沿线水塘较多(DK23+050、DK23+350),DK23+500处有一自然排水沟,如场道填筑时保留此自然排水沟,可将此作为整个雨水的整个外排接入点。
3 水文情况
武汉市黄陂区年降水量1200~1400mm,全市汛期4~9月平均降水量894.5mm,占全年降水量的66.0%。枯水期1~3月、10~12月降水量460.5mm,占全年降水量的34.0%。连续4个月最大降水为4~7月,降水量808.8mm,占全年降水量的59.7%。降水量最大月份为7月,月降水量283.2mm,单日最大降雨量为140mm;12月份降水量最少,月降水量23.2mm。
4 基坑排水设计
基坑施工期间,经常性排水的水流主体主要为地下渗水、地表汇水、施工废水;暴雨期间因施工停止,只考虑基坑汇聚雨水量。
4. 1 暴雨强度计算及区段水泵配置
(1)暴雨强度计算
据GB50014-2006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》,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:
——设计暴雨强度;
——径流系数,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。非铺砌土路面取0.25~0.35. 本设计计算取0.35;
——汇水面积 ( hm2);
①——设计暴雨强度
查得武汉汉口区设计暴雨强度可取
为设计降雨的重现期,重现期一般采用0.5~3年;本设计计算取=3年
其中——降雨历时(min);
—— 地面集水时间(min);视距离长短、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,一般采用5~15min;本设计计算取15min。
——折减系数;在陡坡地区,折减系数 m=1.2~2; 本设计计算取折减系数 m=2
——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(min)。本设计计算取10min(按管渠长2km)
=15+2×10=35min
所以
=165.528 L/(s•hm2),按持续时间2h考虑,则转化为单日最大将于量为120mm;与统计单日最大降雨量140mm相比,二者取较小值,则为120mm。
则各区段内排水量见下表4.1-1所示表4.1-1 各区段内排水量
(2)水泵配置
基坑施工期间,基坑排水主要为地下渗水、地表汇水、施工废水、降雨汇水,降雨期间不考虑施工,主要排水为基坑的总汇雨量。
据表2.1-1、2.1-2统计,基坑深度均小于28m,水泵选择为ISG150-315A水泵和ISG65-160(I)A水泵,性能参数见表4.1-2。
表4.1-2 排水设备配置表
序号
设备名称
型号或规格
扬程(m)
排水量(m3/h)
功率(kw)
1
离心泵
ISG150-315A
28
187
22
2
离心泵
ISG65-160(I)A
32
50
7.5
原则上在施工平台外侧布置22kw离心泵,在垂挖段基坑内布置7.5kw离心泵。
水泵配置情况见下表4.1-1所示:
表4.1-1 基坑分区短汇雨量及水泵配置情况
部位
区段划分
起始桩号
终点桩号
基坑开口宽度m
垂挖段基坑宽度m
单侧外方宽度m
基坑长度m
雨量计算m3
水泵配置
总排雨量
平台拍雨量
坑内拍雨量
22kw
7.5kw
1#明洞
1#明洞南区
DK19+000
DK19+360
35
0
30
360
1512
0
1512
2
0
DK19+360
DK20+000
45
13
20
640
3456
2457.6
998.4
3
2
1#明洞中段
DK20+000
DK20+400
52
13
20
400
2496
1872
624
2
1
DK20+400
DK20+840
78
0
30
440
4118.4
0
4118.4
4
0
1#明洞咽喉区
DK20+840
DK21+080
67
23
30
240
1929.6
1267.2
662.4
1
1
2#明洞
共建基坑区
DK21+396
DK21+695
84
84
20
299
3013.92
0
3013.92
1
6
2#明洞咽喉区
DK21+695
DK21+834
65
23
20
139
1084.2
700.56
383.64
1
1
2#明洞中段
DK21+834
DK22+300
67
13
20
466
3746.64
3019.68
726.96
3
1
2#明洞北区
DK22+300
DK23+490
50
13
20
1190
7140
5283.6
1856.4
6
4
DK23+490
DK23+800
46
0
20
310
1711.2
0
1711.2
2
0
备注:平台排水采用22KW水泵,坑内采用7.5KW水泵。
4 .2 排水体系
总体原则:
(1)边坡坡顶截水沟
土方开挖前,在开挖边线外3m处修筑坡顶截水沟、截水沟坡度3‰;根绝地势起伏情况,截水沟最大开挖深度不得大于3m;如截水沟深度大于3m,在适当设置汇水坑、抽排汇水至汇水点。
坡面采用反铲铲背压实,并定期维护坡顶截水沟。
截水沟断面见下图4.2-1所示
(2)开挖平台坡脚汇水坑
在施工平台坡脚处修建汇水坑,汇水坑尺寸4m(宽)*8m(长)*2m(深),见下图4.2-2所示,汇水坑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。
基坑的左右幅均设置汇水坑,如整个排水接口位于基坑右幅,则左幅的汇水坑积水通过水泵沿支撑梁敷设至右幅,排出;反之亦然。
1#明洞坡脚汇水坑设置位置见下表4.2-1所示
序 号
汇水坑里程
坑顶高程
坡脚排水沟坡度
1
DK19+360.000
17.647
2%
2
DK19+590.000
21.525
3
DK19+940.000
21.349
4
DK20+100.000
22.395
5
DK20+400.000
17.207
6
DK20+840.000
19.733
2#明洞坡脚汇水坑设置位置见下表4.2-2所示
序号
汇水坑里程
坑顶高程
坡脚排水沟坡度
1
DK21+780.000
24.388
2
DK21+980.000
25.938
3
DK22+170.000
25.666
4
DK22+300.000
24.860
5
DK22+700.000
20.210
6
DK23+050.000
17.443
7
DK23+480.000
14.204
(3)坑底集水井
基坑底部的集水井布置主要依据基底高程;开挖过程中需临时设置集水坑,通过架设水泵临时抽排;主体结构施工期间,集水井需根据主体结构施工的进度要回填,亦无相对长久的泵站,可在主结构截面变化最低点处设置集水坑。
将基底边坡点统计见下图4.2-3所示,施工中注意顺势抽排汇水。
大放坡地段汇水坑的设置位置见下表所示
序 号
大放坡区段
汇水坑设置位置
1
DK19+000~ DK19+360
DK19+250
2
DK19+360
3
DK20+400~ DK20+840
DK20+410
4
DK20+570
5
DK20+650
6
DK20+780
7
DK23+490~ DK23+800
DK23+500
8
DK23+650
4.2.1 1#明洞排水体系
(1)1#明洞南区
①DK19+360~ DK19+940
主要借助于坡顶截水沟及施工平台排水沟,形成排水体系向DK19+500处水塘排水,后经抽排向马家湖排放。
② DK19+000~ DK19+360
在右幅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,截水沟与东侧原砼拌合站排水沟相连,最终将汇水抽排入马家湖。
(2)1#明洞中段及咽喉区
1#明洞中段及咽喉区处处于机场高速漫排地段,城际铁路位于最低处。排水环境较为复杂。
① 务必与场道六标(蓝天建筑)沟通协调,务必确保在其回填滑行道外与中建三局营地间的水塘暂不回填;次水塘目前为整个机场三期建设所有的汇水点,我部需要在其中间填筑一条围堰,将此水田一分为二、西侧的水塘做为向南区排水的调节阀。
② 在基坑右幅坡顶处设置截水沟,将共建基坑汇水、1#明洞中段及咽喉区自排至上述水塘内。
③ 机场高速路边积水问题处理:DK20+360~ DK20+800处,在左幅混凝土硬化路边设置一条贯通排水沟;在DK20+360处开挖一个大的汇水坑、通过水泵抽水至机场高速路侧的排水沟、顺排至机场高速过水涵。
④ 继续向南排水路径
在DK20+050~DK20+350处的施工平台坡脚处(右幅)修建一条混凝土排水沟,纵坡0.5%,汇集至机场高速侧的泵站处,通过机场南区排水沟,向南区排水。
南区右幅总排水沟采用砌体结果或钢筋砼结构,尺寸见方案附图。
4.2.2 2#明洞排水体系
(1)2#明洞共建基坑内
①共建基坑右幅借助于现有排水沟,将汇水引至中铁十一局修建的集水坑内,由十一局集中抽排。
②共建基坑左幅,将左幅现有的排水沟延伸至咽喉区内,通过施工平台的浮筒时泵站(DK21+720)抽排至机场场区的雨水井内。
(2)2#明洞中段及咽喉区
① 基坑左幅通过施工平台的浮筒时泵站(DK21+780、DK21+980、DK22+180)抽排至机场场区的雨水井内。
② 基坑右幅排水,在支撑梁上布设消防水管、通过水泵抽排至基坑左幅排水处。
后期待T3航站楼基坑开挖后,将坡顶截水沟与T3航站楼基坑坡顶截水沟连接,共同排至相对永久的排水沟。
(3)2#明洞北区
① DK22+400~ DK23+100段
此区段内地势南高北低,在基坑外修建截水沟、可将汇水引排至DK23+000处的水塘内。
② DK23+100~ DK23+800段
此段地势从DK23+100向DK23+800逐渐降低,在基坑的右幅设置截水沟向大里程倒排。
5基坑排水的施工执行
5.1 基坑排水组织机构
基坑排水小组组长:刘勇
基坑排水小组副组长:胡小周、张学锋、戴丹平、魏烈平、李国庆、代礼广
排水小组成员:综合队、各架子队班组
组织网络图见下图5.1-1所示
本网站内容收集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Copyright © 2019 标书范本网 Popularity: